查看原文
其他

白纸绘新图,现代车城再出发!今天上午,十堰成为全省焦点

十堰发布 2020-10-29


微信合作服务/0719-8622235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70年风雨兼程

昔日的山区小镇,涅槃为现代汽车城

十堰这座城市

发生了太多令人惊叹的奇迹!


今天上午,湖北召开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

主题为

“白纸绘新图 现代车城再出发”

聚焦70年十堰发展变化



会上,中共十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慧莉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十堰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十堰

一个人人称道的地方


十堰市地处湖北西北部、秦巴山腹地、汉江中上游,是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


十堰既古老又年轻,说古老是因为汉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起源,无论是恐龙时代,还是智人时代,恐龙及恐龙蛋化石、郧县人化石等等考古发现都彰显出十堰生命没断代、历史没断层、文化没断线;说年轻,是因为十堰从一个小镇建市到现在刚刚50年。



十堰,因为一个人,彰显了人类文明摇篮的荣耀,1989、1990年相继出土100万年前的郧县人头骨化石,打破人类起源于非洲的一元学说,填补了人类进化史上重要的一环,轰动世界;



十堰,因为一座山,支撑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荣光,被誉为“亘古无双圣境、天下第一仙山”的武当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恢弘的人文景观名扬天下,1994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光耀于世;



十堰,因为一江水,诠释了北方人民“守井人”的担当,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通水,汉江成为源头,十堰成为核心水源区,十堰人民全力以赴保水质,以牺牲和奉献担负起“守井人”的神圣使命;



十堰,因为一辆车,承载了中华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梦,从1975年第一辆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东风车下线,这里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商用车之都。



十堰因此成为“一个人人称道的地方”。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亘古无双的仙山胜景;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宏伟壮观和伟大移民精神;在这里,您可以体验到现代汽车城的无限生机和发展活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省委省政府关怀支持下
十堰人民埋头苦干,砥砺奋进
在过去贫瘠落后的大地上
描绘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
十堰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老、少、边、山、穷、库”的十堰,逐步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封闭走向现代开放,从温饱不足走向即将全面小康,与全国人民一道昂首阔步迈入新时代。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全面对接全省“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着力构筑“一心两翼三高地”区域和产业布局,务实重行、真抓实干,奋力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展现十堰作为、体现十堰担当、贡献十堰力量。



由百废待兴

到百业俱兴的沧桑巨变


十堰是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城市。1969年,伴随着第二汽车制造厂(1992年9月1日改名为东风汽车公司)的建设,十堰市应运而生。那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只有4.63亿元、财政总收入仅有1120万元,可以说条件差、基础弱、底子薄,经济发展十分困难。



70年来,全市人民沐风栉雨、奋发图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迎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2013年十堰GDP首次跨入全省“千亿俱乐部”;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747.8亿元,是1969年的377倍;人均生产总值达51315元,是1969年建市时的266.6倍;财政总收入达179.9亿元,是1969年的1606倍;进出口总额45.9亿元,是1994年的170倍;实际利用外资达到33.1亿美元,是1995年的133倍;实现旅游总收入586.9亿元,是1980年的734倍。



从一辆车

到现代车城的沧桑巨变


上世纪60年代,十堰产业基础极为薄弱,只有刀耕火种的农业和小打小闹的手工业,但随着当时国家战略布局的调整,十堰这个小山村在三线建设中迎来了重生。



1969年,来自全国各地10万建设者靠着“煤油马灯”“干打垒精神”“芦席棚精神”,在贫穷落后的小山沟建起了现代化的汽车城,谱写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史。


上世纪70年代第一台东风汽车下线,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中华民族汽车工业应运而生,1978年汽车产量达到5000辆,2018年全市汽车产量达54.6万辆,是1978年的107倍。



经过50年的砥砺奋进,克难攻坚,现在十堰拥有汽车企业近千家,汽车产能达100万辆,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种总成、4000多种零部件,形成了重、中、轻、微、客、低速货车、各类专用车等全系列商用车的发展态势。



随着东风公司总部外迁武汉,一度被“废都论”围困的十堰,沐浴着党的十八大的东风,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先后大力实施建设百万量级汽车城、打造国际商用车之都、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培育生态文化旅游第二大支柱千亿级产业等重大举措,合力构建“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初步形成了以汽车产业为主导,以生态文化旅游、能源(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智能装备制造、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为重点的“一主四大四新”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69年的59.4:3.0:37.6调整为2018年的9.1:48.3:42.6。


十堰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城市焕发出的生机和活力,得到李克强总理的高度赞誉。


由边陲小镇

到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沧桑巨变


十堰自古就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但因现代交通发展滞后,公路通车总里程在建市之初仅有2063公里,一度退变为交通封闭的落后山区。面对这一困境,十堰人民70年来接续奋斗,展开了一场又一场彻底打破交通瓶颈的攻坚之战、持久之战。


公路上,十堰加快推进高速路网建设,先后建成汉十、十漫、十白、谷竹、郧十5条高速公路,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全市通往119个乡镇1751个村的公路全部达到山区二级路以上标准,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万多公里。




铁路上,改变了一条襄(襄阳)渝(重庆)线独自支撑十堰30年的铁路交通,建设了襄渝复线,开通了动车组,今年年底,十堰还将迎来“高铁时代”,设计时速达350公里的汉十高铁将彻底结束秦巴山区不通高铁的历史,十堰将成为连接国家中西部地区铁路干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空中,武当山机场通航不到4年,已开通17条航线,通达北上广深等26个城市,成为全国百强机场和百万级机场,创造了民航发展史上的“十堰速度”。



在地下,作为国家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十堰累计投资50亿元,建成了22条53.3公里、辐射72平方公里72万人的城市地下管廊大动脉,有效解决了地上埋管“马路拉链”和天上牵线“蜘蛛布网”的城市病,为全国山地城市管廊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如今,十堰基础设施持续发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连南带北、承东接西、通江达海的交通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由“靠山吃山”

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沧桑巨变


新中国成立后,十堰为服务国家“三线”建设,支持兴建丹江口水库、襄渝铁路、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加上刀耕火种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欠下了“生态账”。



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堰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发展新路径。



2018年,十堰市优良天数305天,达标率为86%,位居全省前列。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2015年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五河”治理经验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的典范。森林覆盖率由1975年的30.6%提高到现在的64.7%,森林面积、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等主要林业资源指标居全省首位。十堰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十堰始终把服务南水北调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保护水质当作最大责任,坚决当好忠诚的“守井人”。过去70年间,十堰先后有55.2万亩的土地淹没水下,13座集镇搬迁重建,关停300余家污染企业,拒批160个有污染风险项目,每年减少税收10多亿元,6万职工因此下岗,5万库区渔民“洗脚”上岸另谋出路……可以说,十堰人用“绝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库区”的执着,以千方百计保护水环境的壮举,诠释了“守井人”的担当。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将于今年11月2日在十堰举办,这必将进一步促进十堰生态文明建设。


由一穷二白

到奔向全面小康的沧桑巨变


十堰市属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全市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脱贫难度大。


70年来,十堰先后实施规模扶贫开发、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脱贫攻坚等扶贫攻坚行动,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堰举全市之力,以“户户走到、扶贫车间(作坊)、安幼养老、强基固本”四项工作为重点,整体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十堰全市贫困人口(不考虑脱贫标准提高因素)从1984年的225.6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7.4万人,减少208.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92.3%下降至7.8%,下降84.5个百分点。特别是,十堰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模式,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批示肯定。今年4月29日,丹江口市、茅箭区、张湾区三个市区已经摘帽。



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十堰坚持共建共享、富民惠民,全面展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断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推进绿色生活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经过70年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71元,是1980年的77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295元,是1985年的44倍;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80年的60%下降到2018年的31%;十堰市成为全省范围内除了武汉外,拥有三甲医院、本科院校最多的城市;群众安全感指数连续8年保持全省前三。



十堰70年的奋斗发展、70年的实践探索、70年的辉煌成就,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巨大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生命力,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十堰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的讲话精神,深度对接、抢抓国家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努力夺取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打造美丽十堰、畅通十堰、创新十堰、幸福十堰、开放十堰和活力十堰,奋力谱写新时代十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现代车城再出发

期待十堰越来越好


发布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十堰城区这座桥马上拆除,车辆通行有变!还有一则禁行通告...


减税、降费...十堰减轻企业负担“放大招”!力争年减负超30亿元


紧急提醒!本周六在十堰听到这个声音,大家不要惊慌



来源 | 湖北新闻

编辑 | 杨坤   责编 | 静静  终审 | 邓华

现代车城再出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